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

The Daily PhotoThink (July 26): 沉默

「凡人皆活在同一天空下,卻不要每人也說同一句話。
收起大家的冷感無情吧。」

開始對「不關我事」很敏感。
但凡誰人說「我是個小市民而已」
「我做不了什麼」等等說話時
不禁想起十年前讀過一篇梁啟超的《呵旁觀者文》
大意是袖手旁觀、隔岸觀火的人有時比作惡者更罪大惡極

無論如何,一個人在任何地方也是微小的
但單憑這樣就把公民責任推給其他人
將來怎教下一代?

人微言輕,但當每一個人也把同一句說話說一次
或者齊聲說一次,也能喝斷長坂橋

於我而言,讀好中文、中國文學、中國歷史
認識國家興衰繁榮憂患
學習人類基本的價值處事態度
才是「國民教育」、「公民、公德教育」

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

The Daily PhotoThink (July 25): 珍惜當下

珍惜、擁抱陽光,明天下雨何懼怕?

認識一些朋友,既怕冬日寒風,更怕夏日炎炎。
我們不能控制天氣 (那些HAARP 技術很貴,人們才不會常常開動)
能控制的只有心情。

也有些人怕失去,怕改變
死命的抱著什麼不放
假若有些事情已是定局
何不好好享受、珍惜現在?

夏天就好好出去享受陽光
冬天就乖乖在家得到溫暖

人就是適應力很強的動物,不是嗎?

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

The Daily PhotoThink (July 24): 知識的力量

「知識就是力量 -- 起碼它讓人分得清這是蛾還是蝶。」

知識不是一切,但累積了一定有用。
知識不能死記硬背 -- 它只是資訊。
把知識分析過濾,或者用知識分析過濾資訊
才能變成自己的知識,或者新的知識

擁有很多知識的人未必是智者
會把知識無私傳授
把知識活用於生活,變成哲學
勤於思考,亦鼓勵他人思考
吸收學習他人的長處
才能成為智者。

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

獨廚男超省時午餐(4):豆豉蒜頭豆角炒肉碎


久違了,各位!因為獨廚男近來工作量多了,所以做了簡易便當也沒有時間和大家分享,脫稿的程度快要被Google 封舖了。說笑的,他們才不會理我啦。

這個是我和蘇兒下廚做晚飯順便當午餐便當的一道家常菜,蒜頭豆豉豆角炒肉碎。不如先看看材料(二人份量)吧:

白豆角半斤
超市盒裝免治豬肉
豆豉和蒜頭

步驟如下:
  1. 豆角洗淨切段,大概為食指長度。
  2. 中火起鑊,把醃好的免治豬肉炒至六成熟後備用。
  3. 爆香豆豉和蒜粒,後下豆角翻炒,加少許水蓋好焗一分鐘,再加肉碎快炒,埋芡即成。
準備時間: 二十分鐘
烹調時間: 十五分鐘

獨廚男小貼士:
  1. 我知道有朋友吃素,不想在菜餚中加葷。今天在Instagram 放這張看圖食譜時,有留言建議可加芽菜。芽菜口感較清爽,可在炒豆角後加入芽菜拌炒。
  2. 步驟三加入水後會很容易令菜汁很稀。這時拿一小碗水開一茶匙的生粉倒進去,繼續拌勻至黏稠就是所謂的「埋芡」了。會下廚的美女應該清楚,其他獨廚男不妨多問問家中的美女指教一下。

我的第一篇本地樂評

 


這是我第一篇跨頁樂評,放在七月一日的《紙談音樂》裡。我常在想,到底我家中是否一定要有黑膠或光碟才能當樂評。要是有一位國際知名樂評只到iTunes 或YouTube 購買或收聽歌曲來寫樂評,衛道之士又會否像對數碼音評人如此口諸筆伐?我會覺得這只是階級問題;好些人買了唱片回家也不會聽。評,就是聽了看了以後對人物事情進行批判或發表感受,這是我在學術範疇裡學回來的。即是說,一個能獨立思考的人拿著恰當的詞語就可以評論。歸根究底也只是文字功力和經歷問題,無必要花光盤川,為的只是正名。

最後,我仍然是十分支持購買正版唱片,不論實物或只是音樂檔。

想圖文並茂看這篇樂評,請在七月十五日前快快去各《Re:spect》的分發點拿吧!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The Underground Compilation CD #5 - Breaking Through
為獨立樂團開闢突破


The Underground 自2004年開辦第一場音樂會開始,一直積極擴張獨立音樂版圖,他們的足跡踏遍粵港澳,為三地提供了過百場精彩的現場音樂表演,而且在2008年起製作樂團合輯,到今年已是第五輯,比一年一張專輯的音樂單位還要勤力!這亦反映了本地樂團的數量實在多不勝數,也十分努力地為自己留下聲音歷史。被譽為近年在華南冒起的最具魅力樂團,並在五月剛發新單曲的觸執毛 (Chochukmo) 和贏得「原音2012」的9 Maps 也曾參與The Underground 合輯,足見The Underground 的工作甚得本地樂團支持。


一如以往The Underground 合輯傳統, “Breaking Through” 由九隊不同曲風的音樂單位各貢獻兩首作品,共十八首歌曲的雙碟合輯。合輯中好些名字在The Underground 已是耳熟能詳,如Audiotraffic ,AirTub,還有The Underground 的新面孔,但活躍於本地獨立音樂界的Beebob, The Bollands, Eli, Intellectual Morons, Reorientate, operator 和 Who Shot Holga?。 現在就讓我們來個文字導覽,看看這張新合輯有什麼精彩過人之處吧!

Who Shot Holga? -- 以「更快」為目標
合輯以這隊帶爽勁「三分之二」女子樂隊打頭陣,一開首節奏明快的 “The Lie” 令人立刻在沉悶工作中醒過來。主音Tilly 跳脫的嗓子,加上Marie 的和音,還有鼓和貝斯的穩定而急勁的節奏,令人聯想到Breeders “Divine Hammer” 的繞樑旋律而不矯揉造作亦不失她們對「更快」的追求。剛發首張專輯”Killer Heels and Film Reels” 的WSH 在第二首歌曲 ”Curiosity” 稍為放慢了步伐,Tilly 玩味的唱腔和Marie 突出的貝斯音調,像在耳機裡快要跳出來似的,令人充滿好奇地繼續聽下去。

The Bollands -- 幸福和諧的夫唱婦隨
從紐西蘭移居香港,亦曾踏遍亞洲表演的夫婦檔The Bollands 雖然免不了被認為是挾著Glen Hansard/Marketa Irglova 或Damien Rice/Lisa Hannigan 這類情侶檔的影子而來,也是二部和聲、一把結他和鍵琴的民謠風,但他們的作品反而更為活潑,減卻了那種在感情關係得不到滿足的無力感和哀愁。合輯內的作品”The Song that Keeps Her Up” 和 “The Old Chest Nut” 正正是最好例子;歌曲主題環繞旅途點滴、朋友、玩音樂的苦樂,還有喝酒,絕非以一般情侶檔的呼天搶地式愛情悲劇作主軸,所以編曲清爽直接,配以強勁的敲擊,令聽者有如置身他們的音樂派對中,情不自禁地踏地拍和!

Beebob -- 不寫「罐頭」粵語歌的「小眾音樂」
但見他們的Facebook 專頁第一句便寫著「小眾音樂 -- 以流行曲式寫不會流行的音樂」的自謔式簡介,實在要為他們說句公道說話:早在久保(主音)幾年前把 “爭先恐後” 的母帶傳給筆者的時候,就已認為Beebob 的中文歌比市面的罐頭製品寫得更用心。雖然混音不是現在聽到的粵語歌的做法,音樂編曲亦不是最考究,但能做到每個音樂部分也平衡才是樂隊音樂必須的;而且”一唱不和” 和 ”爭先恐後” 兩首作品也不流於小品愛情俗套字句,久保亦細心處理歌唱的技巧,就算不會家傳戶曉至帶上卡拉OK 唱機內,要得到一定聽眾的支持仍然是輕而易舉的。或者「小眾音樂」是指一小群有品味的聽眾吧。

AirTub -- 唱好.港.搖滾
這隊不常出現於現場演出的AirTub,2012 年再見他們,就帶來了一動一靜的作品。 ”Breakaway”  很是他們的招牌聲音,就如他們所說,揉合了歐美搖滾(主要在激烈的結他節奏及效果)及中文歌的元素 (旋律有粵詞的味道)。主音Kenny 靈活的唱腔,時而旋律豐富,時而聲嘶力竭的粗獷,轉至“摸索”這種抒情曲式時也隨之變得溫柔。兩首風格不同的作品卻離不開AirTub 善用結他聲音製造編曲層次的功架。希望他們在這合輯發行後有更多演出!

Audiotraffic -- 別再標籤他們作「英倫」風吧
由Cry 至Audiotraffic,這隊常令人不期然聯想到 Suede 和Radiohead 的組合,其實歌曲風格上轉變也很多。當然大家著迷的除了是主音Adrian 外,每次演出也很期待他們用上什麼結他效果器上台。這次聽到的”I Am Gone”,筆者覺得曲風趨向歐陸搖滾了,結他主線很耳熟,效果用少了,編曲上鼓擊作出的安排多了,亦隱約聽到他們希望用上一點電子元素。怎料”Uwntit” 卻果然是徹頭徹尾的電子純音樂,很有8-bit 及我們”386” 年代的電腦遊戲配樂的味道。筆者倒想聽聽這個有沒有現場版,想像一下Adrian 像DJ 一樣站在一排電子合成器後吧。

Reorientate -- 「無國界」音樂
早對Reorientate有「無國界」樂風的想法,怎料他們就像心靈感應一般,在他們的網頁第一如是說;這大概是音樂的魔法吧。這隊一行九人的聯合國大軍所用的樂器有傳統樂器如古箏、笛子和非洲鼓,也有鍵琴和樂句循環工作站此類電子樂器。合輯上的作品無法讓我們親眼看到Ingrid 的舞步,但出奇不意的敲擊樂節奏 -- 較慢的The Cuckoo Says 中意想不到的類似印度tabla 的節奏 -- 增添了不少舞蹈的想像空間。The Power of One 更有KT Tunstall “Blackhorse and the Cherry Tree” 的vocal loop 和類似beatbox 的節奏,配似拉丁味甚濃的古典結他,和The Bollands 一樣,令人有種置身於派對舞池中,眾人齊聲歡呼「舞吧!」的節日狂歡中:只是前者的派對地點在鄉郊或大家常去的酒吧,Reorientate 就用六分三十五秒帶大家跑了巴西的森巴嘉年華和印度寶來塢一趟。

Intellectual Morons -- 金屬大熔爐
香港的說唱放克金屬樂隊不算多(如江湖),Intellectual Morons 是近期的新聲音。筆者問過資深樂迷,得知他們來自尼泊爾(除了來自Shotgun Politics 的貝斯手Jimmy),當中的結他手Sarad Shrestha 更深受樂迷追捧。不過還需承認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就是RATM!但終歸RATM 只有說唱,而IM 卻有主唱旋律和金屬式吼叫,結他也沒有直接把RATM 經過重重處理,又whammy bar 又harmoniser 的結他效果,聽起來更專心在結他樂句上。曲風上還有比金屬更狂野的硬核低音鼓擊。他們放在合輯有 “Rock the Party” 和 “Man on My Own”,驚喜之處在於後者,編曲穿梭於硬橋硬馬的硬核和如夢似幻的二部和音過場之間,說他們是音樂大熔爐絕不為過 。如果看他們演出的話,不難想像有“萬人大合唱”的場面吧。

Eli -- 水銀瀉地的似霧迷離
Eli 的沉鬱不是滲出來的,而是在 “Fog” 一開始便傾瀉下來:主唱抑壓沉著的唱腔,還有結他殘響空洞迴蕩,配以一下一下的低音鼓重重的落在胸口上。副歌和過場間的有著跌蕩錯落的感覺,曲風帶點英國獨立樂團如The Get Out Clause 點點迷幻夢魅感覺。 “He is Definitely Coming” 結他效果上有更細緻的安排,主唱旋律更帶失落迷惘。如有樂評指Eli 欲貼近早期Radiohead 的中板曲風,筆者會認為他們沒有 “Pablo Honey” 或 “The Bend” 時期Radiohead 的燥狂和 “暴力” 結他層次,反之是在迷幻和 grunge 中間掙扎著。雨季裡天昏地暗時聽最能配合心情。

operator -- 一絲不苟的操作員
合輯以operator 作結似乎想作個完滿的首尾呼應,兩者皆以沉實厚重的鼓擊作襯底;中間的歌曲排序則好像波浪般動靜有序。operator 帶來 “Ear Poison” 和 “Fire in the Sweetshop” ,作品中看見他們對歌曲的要求十分高,成品的效果相當整齊,人聲和樂器的平衡也得宜,安排亦絲絲入扣,鼓擊的fill-in 計算亦十分準確,足見樂隊以團隊作單位編曲的心思。不折不扣的英倫風另類搖滾,而主音的嗓門卻帶著藍調的磁性。若然有幸可看他們的演出,應該會感受到他們的嚴謹以外,也能保持那種高能量具爆炸性的表現!operator 滴水不漏的創作鋪排,為”Breakthrough” 畫上令人滿足的句號。

現在錄音技術普及後,樂隊能錄製自己的創作易如反掌;但 “發碟” 也是一種傳統,每位音樂人也很想把自己的歌曲變成實物,如珍似寶的贈送知音,或者祈願有偶爾路過的人欣賞。合輯可謂一個集合資源、節省成本的考慮,在各樂隊推出自己的專輯前,這是一塊很好的試金石,看看自己的音樂能走多遠。The Underground 五張合輯有共超過四十個本地單位的精選作品,可見香港音樂還有其他選擇,實力亦不能忽視的。不過,筆者相信樂隊音樂還是現場表演最為震撼;The Underground 這麼努力,其實也是希望聽眾最終能走出來,變成觀眾和粉絲,支持獨立音樂繼續百花齊放!